清明节,
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
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
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
每年4月5日前后,太阳黄经达15°为清明节气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。这一时节前后,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。清明时节,生气旺盛、阴气衰退,万物“吐故纳新”,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。
清明,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更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重要节日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。古人云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” 扫墓祭祖、踏青插柳、荡秋千、放风筝…… 这些习俗穿越千年,承载着对先人的追思,也寄托着对生命的敬畏。同时,清明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。
清明前后,桃红柳绿,万物向荣。踏青赏春不仅是亲近自然的仪式,更是一场心灵的疗愈。约上家人好友,或漫步郊野,或野餐露营,让春风吹散疲惫,让绿意滋养心田。
清明节气是冬歇以后农事活动全面展开的重要节点。唐代诗人章孝标在《长安秋夜》中写道:“牛犊乘春放,儿童候暖耕。”诗句描绘的就是清明至谷雨时节日益忙碌起来的田间耕种场景。
青团是清明节的特色美食。它由糯米粉和绿色植物汁液制成,形状圆润,口感软糯,味道清香可口。吃青团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,更寓意着团圆和幸福。
清明如一把温润的玉梳,将春日的绸缎梳理得愈发鲜亮,中国人特有的生命哲学,正以最动人的方式在青绿山水间悄然生长。